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正确的意见,说一变就行了。
(作者:cty 时间: 点击数: 386)
- 收藏
-
不可总是对错误的说法“群起而攻之”虽然显的我们很团结,但还是有点---。简单点。根本上说:你同意音响为音乐服务吗?同意吗?不同意吗?同意吗?不同意吗?同意吗?唉--,我们只是研究研究,干吗那麽认真哪。
-
·
请教
(作者:荷风 时间: 点击数: 247)
- 收藏
-
各位老师及同好,发现一奇怪问题,昨夜在家试新买的AV解码器,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分别用CD加光纤到解码器再模拟输出到功放,与CD直接到功放进行对对比,刚开机时,通过解码器的声音要超过CD直接输出到功放的声音,从声音的密度和厚实度及志声场上都占优.而且好象音量也太一点.过了大约一小时,发现二者竞然倒了过来,直接输入的音质要超过通过解码器. 除了声场比通过解码器略差之外,其它总要比通过解码的差.而且力度表现也倒了过来,如果说解码不如CD直通还好理解,因为组毕竟是AV解码,而且我的CD已经摩过.但这样会发生变化,不知是怎么回事.储备今晚回去再试,不知哪位可以解释.谢谢.
--------------------------------------------------------------------------------
-
·
字太小了,看得眼睛很辛苦。
(作者:hzc 时间: 点击数: 403)
- 收藏
-
ldx,能否把字放大一级。我看了几个坛子的字都比这大
-
·
cd机作转盘换大牛对声音有好处吗,PIONEER S701倒置转盘.
(作者:ljs2000 时间: 点击数: 391)
- 收藏
-
-
·
关于发烧
(作者:海沫 时间: 点击数: 435)
- 收藏
-
请科学“发烧”
音乐与音响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把音乐比作“小姐”,音响就是“服侍小姐的丫鬟”。然而不少所谓的“发烧友”并不明白此理,而是“反仆为主”,甚至奉音响为神明而“走火入魔”。
比如为了能找到摔碎瓶子的每一个碎片的不同声音、为了判断蔡琴唱歌时的“准确年龄”、为了数出《山童》合唱时孩子的多少和队列等诸如此类,一些财大气粗的“发烧友”会不惜高价购置南美紫楠木机柜,说是用来放置器材会使音质提高许多,或是买来水晶石脚钉垫在音箱下面会使解析力大增,或是高价寻购明朝砖瓦用于避震以“防低音驻波”;囊中羞涩的“发烧友”会将CD碟放在冰箱冷冻室进行“冷冻”5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或在CD碟上涂抹“神油”以“获得分析力”、或用杭州真丝包扎线材以“消数码味”、或专买深色外表的音箱以“增加声音的厚重温暖感”、或用闪光灯将CD碟连续照射15-20次(不能多也不能少),以求20bit-24bit的录音效果、或用针头在CD碟中心孔周围无信号轨迹处打上6个小孔(不能多也不能少),使唱盘发抖率过高的缺陷大为改善……
凡出如此“发烧”高招者看似寻求真实自然声音的偏方,实际上就像是“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因为他们不了解音乐究竟什么?也不知道音响的科学性。可谓“精神可嘉,行为愚蠢。”
音乐是“谜”,因为音乐是抽象的,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赋予音乐在各种艺术中最具深奥的性质,是能使人产生丰富想象力的艺术,每次聆听好的音乐,都会因为当时的心情和环境的差异以及各人的经历而产生不同的感觉。所以音乐的内涵决不是诸如频率、泛音、分贝、功率、阻抗、失真、阻尼等刻板的技术参数所能概括得了的。技术参数描述的不是音乐,只是音响本身的物理特性和状态,而这些特性和状态是离不开科学规律的,超出客观规律寻求提高音质的偏方只是“缘木求鱼”,必将走入歧途。只有用科学和艺术的态度将听音乐和玩音响结合起来,才不会本末倒置而“走火入魔”。
0571-88804016/13805737003
·
(作者:小久 时间:2001-11-15 15:49:39)- 走火入魔固然不对。。但是有些东西的确是对cd播放有很大的改善。比如说前面说的神油。我亲耳听过accapela
的神液。改善的确有。。而且不少!这个千真万确!!!一瓶东西1000多元。。可以用500多次,至于价钱问题那就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走火入魔固然不对。。但是有些东西的确是对cd播放有很大的改善。比如说前面说的神油。我亲耳听过accapela
·
(作者:荷风 时间:2001-11-15 16:40:42)- 不论怎么搞,只要能从科学上讲出道理,而且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道理,就是令人信服的,反之,光说这样那样效果好,而说不出道理的,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比较好,这种事情,可以尝试,可以探索,但作为一种理论来教育甚至是教训别人,是不妥当的,我觉得发烧还是要讲科学的.有时所谓的"效果~只是一种心理作用.是自己对自己,或对别人的一种心里暗示在起作用.前一阵大家在对法轮功进行声讨的时候,谈到过心里暗示的作用.我想也可能会存在.当然,不排除有的金耳朵能听到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也许有许多事情是我们现在无法解释的,但这种不能解释的东西,不能用来作为一般的发烧"真理~的.更不能有人反对便把反对的声音一棍 子打死.科学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可能是就不能是肯定是,发烧不能烧出"迷信~来.反正,如果我听不出的,又没有科学道理的东西,我是不会去用的.谈了这些,请各位指教.
·
(作者:QY 时间:2001-11-15 16:55:56)- 不就个玩么,只要开心就好。
·
(作者:ldh 时间:2001-11-15 18:28:15)- 毫无疑问,如果单纯讲听音乐的话,你的论点无可挑剔,不就是听音乐吗,过去100年前的爱迪生留声机足够了。可是玩音响还有一个“玩”字在里面,音乐和音响是不可割裂的,也不可走向极端的,如果说追求保真那还是去听现场,要这样认识玩音响也没有意义了。
发烧友无论如何摆弄,只要他们觉得值,玩的快乐,开心,那么就可以了,你千万别从另类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因为你没有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你只有不理解。我不喝酒,在我面前放上一杯1885年的法国红葡萄酒和一杯露露饮料,我肯定要露露而不要葡萄酒,尽管他是那么的珍贵。一杯茅台和一倍二锅头在我尝来一样,都是辣的热的呛的,我实在不明白那些酒客为什么要喝酒,喝多了酒耽误事情,头疼脑涨加呕吐,简直是拿钱买罪收。真想不通这些酒客为什么要喝酒。现在你就把发烧友当作酒客吧。尽管这个比喻十分的不恰当。- 毫无疑问,如果单纯讲听音乐的话,你的论点无可挑剔,不就是听音乐吗,过去100年前的爱迪生留声机足够了。可是玩音响还有一个“玩”字在里面,音乐和音响是不可割裂的,也不可走向极端的,如果说追求保真那还是去听现场,要这样认识玩音响也没有意义了。
·
(作者:llhu 时间:2001-11-15 20:47:39)- 你听过古钢琴吗?你能分辨几十元一把的小提琴和几十万元一把的名琴在音色上的差别吗?你知道为使制造的乐器音色更好一点点有多少专业人员和工匠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在研究改进吗?他们甚至研究到了木材毛孔的透气性对提琴音色的影响。这是对音乐和美好音色的追求,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组成部分。通过再生手段----音响系统----听音乐,不仅仅是听旋律,发烧友是在追求现场的再现,希望最大限度地得到音场,音色,音质,临场感。。。的再现,为此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去探索,这不可厚非!!
·
(作者:烧录一族 时间:2001-11-15 22:41:10)- 音响,男士的时装
--------------------------------------------------------------------------------
仔细读完48期的“《音响世界》读者意见调查结果’,不禁会心一笑。调查是不设奖的,此举更能说明应答者都出自内心对音响的热爱和对《音响世界》的关心。回答的问题必然是经过熟虑或早有所恩,决非为求虚无飘渺的运气而信手涂鸦,调查结果与时时蒙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些想法很合拍。当想整理清楚说出来与发烧友们探讨的时候,又有…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感觉。匆匆几个月已过 ,总有—种不吐不快之感。
音响到底是何方尤物?
音响不只是声音的载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音响是载体,音乐是灵魂”的说法在媒介上占了主导地位。大多数音响类杂志都是音响和音乐二分天下,而音乐部份也不沾软件制作的边,纯粹是音乐本身的内容,细作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作品的音乐结构,作曲家、演奏者的生平软事等等。似乎音响发烧友必须懂得音乐,否则就掉价了,会听音乐,音响发烧友才算开始成熟。
我认为音响发烧友和音乐发烧友是两个群体,虽有—‘部份交集,但毕竟是不同的,更不存在谁雅谁俗之分、两者气质不同,区别也非常明显。随便请个人来,;上他观察坐在沙发1:听唱片的两位:其一,表情细腻丰富,旁苦无人,神不附体;其二,全神贯注,时不时还动动座位,摆弄摆弄音箱设备,甚至倒过来重放,准能100%指出谁是音响发烧友。更不用讲那些把设备开膛剖肚,操锯刨,动烙铁之徒和把设备当神灵一样摆供起来,轻易舍不得听一听的怪人。社会上纯音乐音像类杂志也很多,音乐爱好者的选择余地很大。而纯音响类(不是电子技术内容的)刊物却找不列,音响发烧友不得不被搭买这些篇幅,还时不时受到奚落。
音响类杂志的读者当然是偏爱音响的群体。调查结果中“对各样日评价”一项,喜欢程度较高的前八栏排名分别为:发烧门诊85%,发烧纵横84%,兵器库82%,发烧论坛82%,音响漫谈80%AV情报78%,初哥入门77%,CD橱窗76%,全是有关音响的内容,且前七项为硬件.只所—项是音响软件,而排座后十名者,除市场动态,文摘精选小栏目中时能有点音响硬件信息外,其它八项全是纯音乐。 再看“希望增加的内容”,整整八项没一点要求是关于音乐的、要说能沾点边的话,也就是第四项“精品推介”、其中可包括软件精品的介绍。
调查结果似乎表明音响刊物给音乐留出的篇幅多了些,《音响世界》应该是音响的天地,软件当然也有一席之地,但其含义大有探讨的必要。笔者以为从音响角度看,似乎不应该是乐曲本身的内涵,更不是作曲家、演奏者的背景材料。而是音响软件工业关心的内容,是录音和盘片制作的技术和档次,如录音场所,录音方式,使用器材,话筒摆位,乐器分布等信息,这样才有利于音响发烧友掌握音响软硬件备方面的信息,便于评判器材,获得满足感。
至此,又会被音乐发烧友抓住话柄,你在听什么?我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在听音响,不在听音乐,音乐只是我测试音响的手段。对于音乐发烧友,音响只是载体,请人配调好一套音响后,就可以安安稳稳享用好一阵子。可音响发烧友却不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手头的那套设备,总在不断地变动之中,因为音响本身就有特殊的魅力,完全可以脱离音乐而吸引人。
音晌的魅力是多方位的
音响技术本身就行极大的魅力,线路、器件、材料,把各种各样的声音忠实地还原。又带来各自的特色,其神秘之处;1:“土炮党”和“洋枪队”神魂颠倒。
国内的老烧友们大都出身于电子爱好着行列,不管现布还在摩机造“土炮”或已转入“洋抢队”,都有着极相似的经历:50年代制作电子管扩音机,60年代后期制作晶体管分立元件OTL、OCL、接着是集成功放,立体声设备.然后又杀回马枪请回胆机……喇叭,音箱,线路,尤件始终紧跟着音响技术的最新潮流,以还原比当时是最优美的声音为乐趣。
改革开放前的行响爱好者(当时还没“发烧”一词),是“土炮党”的一统天下,究其原因可不外乎钱财穷和时间富,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追逐音响技术。改革开好放后,各国音响器材长驱直入,使音响爱好者大开眼界,一下就烧了起来技术的进步使作坊式的土选炮变得不可能了,两者有电子技术能力的烧友都忙起来了,口袋胀了,似时间没厂摩机就开始大行其道,它满足了烧友对行响技术追根求源的癣好,在他技痒的时候有个地方发挥,又不致花费太多时间。
这此饶友花在选音响、买音响、调音响、摩音响的时间远比用音响听音乐的时间要多、音响吸引他们的是其技术本身,并非音响还原的对象。
当一大批接纳各国音响后,一种文化品位开始冲击音响发烧友和追逐时代潮流的年轻人。音响设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又引出了新的音响发烧友。外表精美,音色华丽,价格低廉的日本组合音响最早冲开国门。但在世界行响产品的对比中,很快被烧友们品出暴发户,经济动物的浮燥文化昧;美国产品烙印着财大气初,处处想当世界警察的一身霸气;英国音响具有绅士风度。德国音响祟尚精确,丹麦音响把艺术造型、线条、色彩溶人其中……全世界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品位, 音响产品不论外表造型还是发出的声音,在市场竞争中必然要经受整个民旅的筛选,具有永恒般力的精品和传财之件,必然凝结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品味。这种跨越国界又带民族特征的音响设备又倾倒了一批发烧友,在这些烧友中,音响不仅是电子产品,更是文化艺术品,它是集观赏与聆听为一体的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是持有者鉴赏品味的标志。持有和欣赏的欲望远远大于听音乐,这是音响魅力的又一条触角。
音响发烧友中还有“古董派”和“收藏派”,这是音响的历史感和收藏价值的魅力所在,他们把陈年音响电路翻出来,广告照片罗列出来,欣赏比较,传之诸友同乐。若得一台名牌旧机子,必欲原样修复,踏破铁靴只为找一只当时年代的电阻、电容,放着大磁钢喇叭不用,徒手去绕励磁喇叭的线圈。只求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寻找音响技术史上的陈迹是他们的目标。 也有烧友钟情某种品牌,见一种买一双,其中一台连箱都不开,简直就象收藏邮票和磁卡。其痴情音响之状,绝不是只懂音响有声音的人能理解。本刊调查结果表明97%的读者会全部保留期刊,不就是音响收藏的初级阶段吗?有朝一日,花一个月半个月的工薪就可购得一件名牌音响产品,如同发达国家那样。读者中准保会有人转向收藏产品本身,特别是名牌精品,签名版音箱,手工制作产量有限,犹如红木家具,增值潜力极大。音响还能满足完美主义者的心理追求。精品一族可以说就是出自这种心理。一个元件,一根线都要用到极点,非 Hi— End不可,就连纯技术的音响发烧友都不可理解。他们中有能听得出味来,并能有声有色侃上—通,尽管旁人并不认同,甚至讽之为玄吹派。
实际上,人的听觉远远优于各种音响测试设备。笔者十多年前曾为研制人工耳蜗,而研究过听觉生理,当了解到一个小小的螺旋状耳蜗,竟有3万根从长到短均匀递减的鞭毛,而每一根又连着一根听觉神经时,就知难而退了。人的听觉范围才20Hz—20kHz,因而平均一根鞭毛的频率检测能力可微至2/3Hz,现在的声学测试设备,最好也就l/3倍频程间隔,从20Hz—20kHz只分31段而已。所以,测不出而听得出的声音差别一定很多,有待技术的进步去开发,在达派烧友中也有一默认的判据,不用旁人话短长。
那么他们对音响的热度又在哪里?他们爱听录音中的失误,椅子的移动声,纸片的落地声;飞机、大炮、打碎玻璃之声是听音响的动态和频宽,人声、弦乐是听音响的分辨力和音色;器材的冷暖、应变速度,凡此种种,他们的兴趣全在音响反映声音的能力上,有的也许仅仅是为了满足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而已。正是他们把音响器材,线材技术不断地推向高峰,为音乐发烧者提供卓越的设备。
打住,不必再去探求不懂音乐的音响爱好者被什么迷住了,音响的法力太玄了,能不能找个相近的对象?
音晌——男士的时装
调查结果的第一项,读者男性占98%。如此巨人的性别差异,使编辑部羞答答地声称“许多男人的后面都有一各女人”。而《广州商报》更坦白,干脆发表“‘蒙妻’八招”,公并承认性别差异,音响的性别差异怕是回避不了的。
也有如此巨大性别差异的宠物大概是时装了。时装刊物该是女人的专刊,除了事业服装设计帅外,即使买时装杂志的男士,大多也为讨太太、女友的欢心,细细一想音响和时装的功能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时装源于服装,最基本的功能是穿着,但—旦成为时装,其着眼点就不再于穿着了,艺术性、文化品位、流派、时尚、炫耀功能……内涵非常丰富,其吸引女人之处也不再是保暖和美观而已。
音响出自扩音设备,一旦称之为音响就不简单是扩大声音而已。男人对音响的宠爱同样是非常微妙,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同好们一起听音响,一起欣赏音响,一起谈论音响,探讨技术,争论艺术.烛耀自己的品味和档次。也有的独处一室只有音响相伴,或听、或看、或拆,欢度闲暇时光,把世俗杂事暂抛九霄云外。
发烧不需要什么理由,更不用谈什么资格,也不必有什么组织。什么雅号、称渭等等都可以自封,这是—个包罗万象的大领地,容纳得下无穷尽的寄托。经济实力强的,洋枪、洋炮不断换新是发烧,就象贵妇人换时装一样;有情趣的,只需到音响商行和音响展上就可以一炮眼福和过足耳臆,买一本杂志一样可以把音响时尚了解得一清二楚,就象女人逛服饰商店和看时装表演一样。
调查表明《音响世界》的读者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仅占7%,93%都足位于不同职业的工薪阶层,高档音响短期内不可能奢望,但刊物和展览给他们提供了倾注对精品音响爱慕的场所。保持((音响世界》介绍音响的高档次至关重要,如果只介绍买得起的音响,未
必能留住读者。高档次音响只能属于极少数人,而极品音响就象高档时装一样、本来就是设计师艺术水平的表现,只在于提高声誉,供人欣赏,并不志在占领市场。
读者现有的音响万元以下的占了64%,我想达大概只是他们正用着的音响,只当“服装”穿着,休息时随便听听音乐,调剂一下精神,并非是心目中追求的音响。
8%的弃权者让我联想很多,也许是还没有音响,也许自认为正用着的劳什子算不得音响,原因又何在?经济没独立,住房环境不允许,还是河东狮吼声太大,或者纯粹是位精神音响发烧友,但每月掏15元钱买一本杂志也足见其对音响的喜爱。还有一批借阅者,一批在书摊上恋恋不舍,掩卷而去的男士,都是音响发烧友,音响以其多方位的魅力吸引着男士。
《 音响世界》读者的年龄分布也表现出音响犹如时装一样,对崇尚潮流的年轻人吸引力更强。而现在已成为社会中坚的不惑一代,正是在音乐荒漠时期成长的,音乐能扎下多深的根?
好了,议论和感概还是发得够多了,不知能否引起读者的一丝共鸣。反正当我从时装角度去考量音响时,音响发烧圈内的种种怪癖和怪人都能理解了。音响是男士们的精神寄托。但愿女士们能以见到令你心跳的时装的心情去理解你的先生。人人都需要时装。- 音响,男士的时装
·
(作者:飞欧 时间:2001-11-16 07:51:46)- 一种音响的,指以对玩电子制做为乐的,就是爱鼓弄,就如同玩其它与音乐无关的东西是一样的,
一种是音乐的指通过音响来欣赏音乐当然也有两种,少了一种音响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如果没有好音响那么用音响欣赏音乐就会打太多的折扣。- 一种音响的,指以对玩电子制做为乐的,就是爱鼓弄,就如同玩其它与音乐无关的东西是一样的,
-
·
请教各位大侠有关 天朗E11 的问题。
(作者:lan.csa 时间: 点击数: 304)
- 收藏
-
Tannoy E11 这对箱子是什么时候的东东? 在 Tannoy 的官方网站上查不到, 请教各位大侠, 另外, 不知道他值多少钱?
-
·
各位DX,请教两个问题
(作者:西门 时间: 点击数: 338)
- 收藏
-
各位DX,请教两个问题:1、有个朋友过几天去广州,想问一下有没有哪位DX知道广州卖二手LP、二手器材的地方,麻烦告知;2、最近小弟要装修房子,想单独给音响拉几条线,不知以前帖子里各位DX所讲的电线或电缆一般是在什么类型的商店里有售。也请告知。先谢了。
-
·
近日将赴香港,不知各位有何好介绍的二手货,和二手店,谢了!
(作者:jms 时间: 点击数: 283)
- 收藏
-